6月13日,学校在航空港校区召开庆祝人民气象事业创建80周年暨地方高校新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虚拟教研室气象育人专题研讨会。校长何建新致辞,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丁小珊主持会议。南京大学房佳蓓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姚素香教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许东蓓教授、王伟副教授等专家聚焦“气象育人”做主题分享。学校60余名新进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及大气科学学院相关参与课程思政的30余名教师参加了线下会议。会议也同步在线上直播,150余人聆听了讲座。与会者围绕课程思政教学展开了深入交流。
何建新作了题为《传承气象精神,赋能新工科——构建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的主旨讲话。他指出,人民气象事业80年的辉煌历程,是一部“观云测天、服务民生”的奋斗史,更是一本生动的思政教科书。新时代背景下,应立足气象学科特色,以新工科建设为抓手,将“爱国奉献、求实创新”的气象精神融入专业教育,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科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南京大学房佳蓓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姚素香教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许东蓓教授、王伟副教授分享了如何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专业教学的经验,老师们用“三个结合”模式分享了经验,一是结合气象史话,在讲解天气系统时,引入竺可桢、涂长望等老一辈气象学家在艰苦条件下建立中国气象观测体系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二是结合现实案例,通过分析极端天气事件,引导学生思考气象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培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职业使命感;三是结合前沿科技,在讲授数值预报时,对比国内外模式发展差距,融入我国自主创新案例(如“风云”卫星系列),增强学生的科技自信。
与会老师一致认为,新时代气象教育需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我国人民气象事业创建80周年为契机,培养更多“知天气、懂国情、担大任”的气象新工科人才。
此次研讨会为全国气象类新工科专业思政建设提供了创新思路,彰显了我校在气象教育与课程思政领域的引领作用。
